文化創意產業正成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支柱產業
2015-06-25 09:02:50 來源:
中國經濟網 點擊: 【字體:大 中 小】
上海雜技團日前在上海舉行動物雜技表演。經濟日報記者 李治國攝
2014年,上海市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的12%,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規劃目標。文化創意產業正在成為引領和支撐上海新一輪發展的支柱產業——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共收到來自108個國家和地區的報名影片2096部,再次刷新歷史紀錄。電影節期間,業內人士就互聯網如何聯姻電影產業、文化產業如何與金融嫁接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
當前,上海文化產業發展正處于最佳時期,與科技、金融等融合發展的態勢愈加明顯,發展步伐日趨穩健。
大企業入駐 多領域延伸
隨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建立,上海文化領域積極創新管理方式
隨著上海自貿區建設不斷深化,上海文化產業亮點頻現:2014年9月,微軟Xbox One漢化游戲機在國內正式發售;2014年10月,美國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在自貿區注冊成立中國首家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內外交融的格局,讓上海文化產業出現百花齊放的態勢。
業內專家表示,這一切均得益于文化市場開放政策的落地實施。2014年4月,上海市政府公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文化市場開放項目實施細則》,規范管理外商獨資演出經紀機構、外商獨資娛樂場所、外資企業從事游戲游藝設備的生產和銷售等3項文化市場開放政策。細則出臺以來,微軟與百視通[-0.51% 資金 研報]聯姻;索尼與東方明珠[0.00% 資金 研報]合資;倪德倫環球娛樂公司宣布將在中國啟動“演藝劇場群”計劃,并推動更多中國優秀劇目走向美國市場;香港寰亞蒙麗文化傳播公司成為上海自貿區首家取得《營業性演出許可證》的外商獨資企業。
如何讓已經安家的企業實現“樂業”呢?隨著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的建立,上海文化領域積極創新管理方式。由上海市文廣局牽頭建立“一站式、全天候、零時差”的服務體系,率先設立文化審批受理的延伸服務窗口,集中受理自貿區內中外文化企業的資質審批、藝術品內容審批和演出內容審批等專項業務。上海檢驗檢疫局制訂了上海自貿區進出境文化藝術品檢驗檢疫管理辦法,聯合海關開展“集中報檢、集中查驗、集中監管”一站式便捷服務,保障國際藝術品通關便捷,促進上海藝術品交易和會展業發展。
一系列舉措使上海自貿區成為文化企業的樂土。截至2014年底,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吸引新增入駐企業144家,新增注冊資本51.48億人民幣,累計入駐文化企業達300余家,文化貿易規模超過百億?;厝腭v企業涵蓋演藝、娛樂、影視、動漫游戲、圖書出版、印刷、拍賣、貿易、藝術品經營等文化產業各個領域。
多產業融合 新模式頻現
上海文化產業必須結合裝備制造業,向文化產業基礎領域拓展
“不斷開拓新的發展項目,是上海文化產業持續發展的潛力所在。”上海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朱敏彥說,根據多數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經驗,當文化與金融、科技、裝備制造等產業相互融合后,就會不斷產生新火花。
不久前,中國銀行[1.48% 資金 研報]上海分行與北京春秋永樂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全面支持永樂集團在演藝、影業、體育、文化經紀等方面的業務。去年以來,建設銀行[3.03% 資金 研報]上海分行、交通銀行[2.02% 資金 研報]上海分行、工商銀行[0.97% 資金 研報]上海分行也分別與上海文廣集團、上海報業集團、世紀出版集團和上影集團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
一種新型的金融與文化產業融合發展模式也在形成。記者了解到,2014年11月上海正式發布《上海市關于深入推進文化與金融合作的實施意見》,從完善文化金融合作機制、拓展文化金融合作渠道和優化文化金融合作環境3方面著手,提出16項具體舉措,將設立文化創投風險引導基金,連續3年每年安排1億元,鼓勵更多專業化風險投資基金和天使投資基金投資文化小微企業。此后,上海市文化產權交易所與上海靜安區進行合作,在文化金融創新、藝術品交易等領域開展試點;上海徐匯區推出了《徐匯區關于深入推進文化金融合作的實施意見》,將設立區級文化類創投引導基金……在金融活水的滋養之下,上海文化產業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不少業內人士表示,上海文化產業的競爭將表現為科技實力的競爭,發展文化產業需要資金,更需要科技支撐。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徐麟說,上海文化產業將找準文創產業在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中的位置和發力點,運用創新精神和“互聯網+”的發展思維,著力推進體制機制創新、內容創新、融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在“互聯網+”浪潮的推動下,一批創新型文化企業已經在上海悄然崛起:2014年6月,游族網絡正式登陸資本市場,成為國內A股主板第一只游戲股;零動數碼、安暢網絡等文化科技企業在新三板掛牌;上海證大[-0.66%]喜馬拉雅網絡科技、三鑫科技、互加文化傳播(滬江網)、幻維數碼和聚力傳媒等文化科技企業繼續在細分市場表現出強大競爭力。
按照上海的思路,上海文化產業若要具備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必須結合裝備制造業,向文化產業的基礎領域拓展。如今,上海浦東已經在籌建國內首個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產業基地,打造集文化裝備技術研發和集成創新、標準認定和應用示范、投資交易和展示推廣于一體的文化裝備產業高地,上海國際高科技文化裝備應用示范中心也在加緊籌建中。百視通、三鑫科技等文化裝備制造企業在機械、光電子和異形硬件裝備等方面也紛紛實現技術突破,已經形成可廣泛用于影視攝制放映、廣告會展、智能家居等領域的文化裝備解決方案。
強政策支持 全方位拓展
上海將繼續推動文化與金融、科技等跨界融合,致力于增強文化產業整體實力
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舉辦了首屆“互聯網電影嘉年華”,讓一批新興的互聯網電影公司登臺亮相。
一個小小舉動,預示著上海在文化領域的改革步伐。早在2014年10月,上海制訂出臺《關于促進上海電影發展的若干政策》,整合現有扶持政策,每年安排逾2億元財政資金支持上海電影全產業鏈發展。在企業層面,上海成功爭取到麒麟影業總部落戶上海,還吸引光線傳媒[-0.95% 資金 研報]來滬發展。在服務模式層面,上海積極制訂符合本地電影產業需求特點的投融資機制和服務模式,推進“影片完片擔保模式”的本土化探索。
除了電影,上海另一項引人關注的文化改革舉措是積極打造新型媒體集團。上海在傳媒領域的頻頻出手,逐漸形成業界聞名的“上海模式”。譬如,在2014年,上海進一步深化文化國資的改革重組,推動上海文廣集團深化市場化改革與加快互聯網轉型。去年3月,原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全面整合,正式組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與上海廣播電視臺一體化運作;11月,百視通和東方明珠實施重大資產重組,注入東方購物、尚世影業、五岸傳播和文廣互動等優質資產,成為國內首家市值超千億級的新型文化傳媒上市企業。
徐麟表示,上海今后將繼續推動文化與金融、科技、貿易等跨界融合,一是要立足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的目標,提升文化產業發展能級,夯實全市支柱性產業地位,二是充分把握上海自貿區建設機遇,深化制度創新和服務創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模式和管理理念,促進文化產業能級提升。
相關熱詞搜索:
上一篇:《鳥巢·吸引》水立方版創世界奧運場館利用史奇跡
下一篇:私人定制藝術品看起來很美 升值空間仍有待觀察